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傳統(tǒng)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古代彈古琴的名人,音色深沉,余音悠遠 。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 舜定琴為五弦 ,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 ;可見中華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中國古琴被選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征。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范圍是漢文化圈國家和地區(qū),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古代彈古琴的名人,還有大量關于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古時,琴、棋、書、畫并稱四藝,用以概括漢族的傳統(tǒng)文化。歷代涌現出許多著名演奏家,他們是歷史文化名人,代代傳頌至今。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并為這些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征。
古籍記載琴的創(chuàng)制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琴操》載:“伏羲作琴?!薄肚佼斝颉分杏涊d:“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 《禮記》記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4] 漢代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做弦,刻桐木為琴。至五帝時,始改為八尺六寸。虞舜改為五弦,文王武王改為七弦?!?/p>
關于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于《詩經》等典籍,周朝時,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古代彈古琴的名人,也盛興于民間,《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詩經·小雅·鼓鐘》:“鼓鐘欽欽,鼓瑟鼓琴”;《詩經·小雅·甫田》:“琴瑟擊鼓,以御田祖”;《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這說明古琴至少在周朝,便是一件在民間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愛的樂器,在古代人們的認知度是相當廣泛的。
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脊虐l(fā)現最早的古琴,為2016年在湖北棗陽郭家廟,出土的周朝曾國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將我國有實物佐證的琴史提前約300年 。
中國古琴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傳說炎帝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鐘”,發(fā)現了音樂,炎帝神農氏又“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chuàng)造了最初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