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歷史傳說中,人們往往把它和戰(zhàn)國時期的伯牙聯(lián)系在一起。
據(jù)傳,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間音樂家。他彈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馬仰襪?!?《荀子·勸學篇》)是說伯牙彈琴時會引得正在吃草的馬都仰起頭來聆聽。有一次,伯牙彈琴時有個叫鐘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賞.伯牙心中想著巍峨聳立的高山時,鐘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向往著奔騰不息的流水時,鐘子期又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能夠準確領會伯牙在琴聲中寄托的感情,使他們一見如故,結成“知音”。t-期死后.伯牙為失去知音而萬分悲痛,從此不再彈琴。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說也說明:運用對景抒情的手法創(chuàng)作像(高山》、《流水》這樣的音樂作品,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紀便已存在。
琴曲(流水)最早傳譜普見于明代朱權于1425年編印的《神奇秘譜》。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神奇秘譜)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古琴譜集。但《流水》一曲的產(chǎn)生年代要早得多。據(jù)朱權在該書題解中考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shù).至宋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岸笠卣f明了這首樂曲在古代的演變情形。琴曲《流水》目前有著二三十種傳譜和多種演奏風格流派,但都有著相似的主題或旋律因素,可見它們共同有所依憑。19世紀的四川道士張孔山在樂曲中加進了描寫湍急水勢的滾拂手法.使樂曲的藝術形象更為鮮明,人們稱它為(七十二滾拂流水)。本書介紹的琴曲《流水》,就是根據(jù)川派琴家流傳的版本,它載于1876年刊印的(天聞閣琴譜)。
琴曲《流水》是我國民族音樂遺產(chǎn)中的一首優(yōu)秀作品。它對自然景物并不停留于客觀的描繪上,而是借以抒發(fā)人們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一種胸襟開闊、百折不回的梢神境界。在音樂表現(xiàn)上以抒情性的曲調為主體.結合摹擬性的展開,既有華麗新穎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樸實沉郁的風格。
1977年8月20日,美國發(fā)射了兩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學家們希望它有一天將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類”。太空船上帶有一張噴金的銅唱片,它即便過十億年也仍錚亮如新。唱片上錄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的音樂作品.其中就有中國的琴曲《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