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周時期,人們按制作材質(zhì),將樂器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類,為八音。其中,古琴是八音中‘絲’的代表樂器。
古人云:八音為弦為最,而琴為之首。
千百年前,古琴就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到如今,在我們漢族的樂器中,古琴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琴有著非常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shù)魅力,但是作為樂器,古琴也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在市場上,并非所有的古琴都具備藝術(shù)價值,也并非所有的古琴都具備作為樂器的條件。在對古琴進行挑選的時候,要切合于實際,首先是樂器,其次才是藝術(shù)。
作為一張能夠彈奏的樂器,我們要求一張古琴必須要滿足不砂音、不打板、不抗指。這是一個鐵打的定律,也是一張合格古琴的基本標準。
其次,古琴的按音、散音、泛音要均衡。不僅是音色要均衡,各個徽位的音量也要均衡而不能有很大的差異,差異越大,琴的品質(zhì)越差;差異越小,琴的品質(zhì)相對越好。
如果要求再高一些,那么還要要求古琴的琴弦的敏感度要高,感應(yīng)能力要好。
打個比方,有些琴,你用多大的力氣去彈,音量都是一個樣,這就屬于動態(tài)響應(yīng)差的。有些琴你輕輕彈,音量就小,多用點力,音量就馬上會變大,大概就是這樣。至于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好,這個要看個人喜好,但是如果敏感度很低,那就一定是不好的。
然后古琴的“韻”要足。
所謂“韻”,就是彈琴以后的尾音,尾音長肯定比尾音短好。此外,散、按、泛音的韻都應(yīng)該有足夠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走手音的感覺,試的時候可以從徽外一個音位一個音位的走上來,好的琴,不光韻能夠很好地延續(xù),而且有些會有一種聲音如波浪般被推著走的效果。有些琴曲中有很多的走手音,但是有些人彈著卻覺得沒有聲音,這就是琴的韻不足的原因。
另外,古琴的聲音要干凈,不能“空”。
干凈是一種非常虛的標準,形容起來,就是如果聽起來琴聲里總覺得有些其他的雜音,就像玻璃沒擦干凈,總覺得上面有點臟東西的感覺,但又說不出是哪里不對。
而“空“就是指撥弦出聲以后,只能聽到強烈的琴體共鳴的聲音,而聽不到琴弦本身的聲音,類似于在一個空房間里說話,結(jié)果房間里只有回聲,卻聽不到說話人的聲音,這種狀態(tài)有一個由輕到重的表現(xiàn)。越嚴重,琴的品質(zhì)越差。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古琴的手感也是極為重要的。這里的手感指的是彈奏古琴時,手指按壓琴弦所產(chǎn)生的感受。通常我們比較容易聽到的說法是,‘弦很硬,彈起來很費力’。至于具體要怎么挑選一張手感好的古琴,就需要自己上手去彈了,看看按弦是否會過于費力,左手過弦是否順暢等等。
如果對于古琴的音色和手感比較有要求,名家古琴在這一方面會更有優(yōu)勢一些。是初學者或者是初期想換琴的話,可以選一些價格比較合適,相對性價比也比較高的名家古琴。譬如倪詩韻的雷音系列古琴和丁永貴的古琴,尤其是丁永貴的紅混沌老杉木古琴,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性價比最高的古琴了。
非初學換琴的話,推薦倪詩韻逸品古琴中的藏品和神品古琴,或者是曾成偉的古琴等。這類一線名家古琴不僅足夠?qū)I(yè),上得了大舞臺,也進得了錄音室;還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即使是自己最后想再換一張更好的古琴,也能保值不掉價。
最后,古琴的挑選離不開“聽“和”彈“,建議需要挑選古琴的朋友,都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到實體店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