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琴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而且需要持之以恒并且堅持練習的事,在相對于漫長枯燥的學琴道路上,大家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習慣可以我們的學琴的道路變得高效有趣而且有良好的心態(tài),但是又怕我們在學習彈古琴的過程中養(yǎng)成各種的不良習慣,這樣會影響我們學習古琴的進度和精度,那么一般來講古琴可以自學嗎,在學習古琴的過程中,有哪些比較不好的習慣呢?
一、琴容不整。
古琴是一種高雅的藝術(shù),對待高雅的藝術(shù)需要心生敬畏,古時彈琴,都需沐浴更衣,焚香凈手,今日雖然不用如此,但至少要保持衣裳整潔吧,這是對古琴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二、琴姿不雅。
彈古琴是一個非常放松的過程,要求端坐平穩(wěn),雙肩打開,頭微微前傾,目光稍微帶向左手的位置,雙手自然放在琴體上。彈琴的時候,身體基本保持不動,左右手在琴弦之上勾抹挑剔。切不可身體左右搖擺,手舞足蹈,也許其他的音樂可以隨性一些,但古琴是真的不行,不然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三、指法不精。
彈琴要練指,這是古琴的最基本的功底,如果指法沒有練好的話,那么后面的學習很難進行下去。而事實上有不少琴友貪圖早一點學到曲子,就在指法還沒有練好的情況下倉促學曲子,這是不太好的。
四、琴音不清。
彈琴的時候確實需要用力,但這并不代表需要用重力,即便是用重力,不一定要出重音,古琴的聲音是中正平和,清微淡遠的,如果總是出現(xiàn)很重的聲音,那是不妥的。
五、定力不強。
很多人都是一邊玩手機一邊練琴。一會兒刷個朋友圈,一會兒自拍個照片。其實真正練琴的時間,真沒有多少。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用心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開始毛躁起來,不會每天去練琴,偶爾偷一下懶,再后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到最后,只是偶爾去碰一下琴。
六、好高騖遠。
彈琴只追求多,而不追求精,總是想著快點學新的曲子,而不去好好地將老的曲子好好彈,彈出自己的味道出來。很多琴友報了個十節(jié)課的初級班,剛剛彈會了仙翁操、秋風詞就盲目去彈奏《流水》、《廣陵散》這些名曲。總覺得自己減字譜能看懂了,基本指法也會了,就想著看著譜子自學這些大曲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七、舍本求末。
有不少琴友,剛學古琴沒多久,傳統(tǒng)曲目都沒彈會幾首,就想著去彈奏“涼涼”、“大魚海棠”之類的流行歌曲,網(wǎng)上找到個譜子,到處問一些基本指法。拜托,你連“撮”這種基本指法都不會,還是安安心心跟著老師學陽關(guān)三疊吧。眼下流行之風,吹遍整個古琴界古琴可以自學嗎,各種流行樂曲的改編層出不窮,流行的曲子確實好聽,但內(nèi)涵比起古曲就差了不少,這些古曲是古琴的精華所在,如果只顧著追求流行而舍棄內(nèi)涵的話,就是丟掉了西瓜撿到了芝麻。
八、用心不專。
彈琴之時,最需用心,有人彈著彈著心就不在琴上面了,而是想著其他的事情。古人說,琴者心也,心不在琴上,琴如何能彈好?
九、動機不純。
當然這只是少部分人,有人看到了古琴很雅,就來學,結(jié)果只是為了附庸風雅,只是做做樣子,這是不可取的,如果是內(nèi)心喜愛的話,是很難學好琴的。
十、在家很少練琴。
不少人在老師那上課后,就信誓旦旦要好好練。但是真到了家里,就以各種理由不練琴,不是家里有事,就是單位有事,忙,沒時間。平均算下來,每天能練上一小時,就已經(jīng)是很奢侈的事情了。請問,真的是擠不出時間嗎?
十一、見識不廣。
古琴是內(nèi)涵不僅僅是在琴上面,更是在淵博的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歷古琴可以自學嗎,寬廣的心胸,如果單單是彈琴,境界會很難提高的。
以上的一些總結(jié)的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在學習古琴的過程中多多注意,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進度和態(tài)度。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調(diào)素琴 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晨曦古琴館 | 云南昆明最知名的古琴館之一
地址:昆明市五華區(qū)篆塘路118號
名稱:晨曦古琴館 晨曦藝術(shù)學校
雅集:每月最后一周六晚上7:30(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