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敬琴
真正愛好古琴的人,不愿意把古琴視為僅僅是一種樂器,是一種可以隨意放置的物件。他們認為古琴是道,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哲理的而必須加以崇拜的有靈性的樂器。古琴是良師益友,是自己終生的親人和朋友。古人在彈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盥手,這并非是一種迷信,而是表示對古琴的恭敬。面對古琴就像面對我們的先人,用自己的心靈和我們的先人對話,感受古代先人的心靈和豐彩,從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因此,彈琴時不能搖頭晃腦,左顧右盼,要正襟危坐,要專心致志,要時刻表現出一種謙遜和恭敬。古人的琴學理論中就有“十不彈”的說法。這里面有一些有著較強的時代性,已不適合現代人的需要,但體現出的對古琴的崇拜和恭敬卻是作為修身養(yǎng)性和養(yǎng)生所需要的。為什么現在還有不少保留完好的唐代、宋代、明代的古琴,卻鮮有其他的樂器呢?這首先就是由于愛琴人把古琴視為珍寶。我們今天的琴人仍然要建立敬琴的觀念。不敬不信,怎么能達到修身與養(yǎng)生的目的呢?
二、靜心
心情平靜是健康的源泉?!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酚涊d?!扳摕o,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边@就是說,心情平靜,不動雜念,疾病便無從發(fā)生?!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愤€指出:“內無思想之急,以舔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边@就表明,做到心情舒暢;安然自得,便會延年益壽。如果每天都想著得獎,想著成名,想著發(fā)財,那么,伴隨你的必然是焦慮和苦惱,怎么可能養(yǎng)生呢?
古琴由于其結構的原因,音量較小。有人把這看作是古琴的致命缺陷,是沒有發(fā)展前途的樂器。其實,這正是古琴的優(yōu)點和強項。音量小則要求環(huán)境安靜。天籟般的音色沁人肺腑,使人的心情也安靜下來。因此,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靜靜的聽琴或撫琴,使自己在市俗的喧囂中找到一片純潔的凈土,即修身,又養(yǎng)生。尚若彈奏的是音量很大的樂器,不僅同室之人受到干擾,就是左右鄰居也受到影響,自己的心也很難安靜。所以有人說:“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在古代文人階層中,修身養(yǎng)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藝中,琴就位列第一。也許正由于古琴獨特的“悅心”效果,其生命力歷經三千年依然沿續(xù)著,并且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三、清欲
何為清欲?即清心寡欲之意,修淡泊之心。作為業(yè)余琴人來說,彈琴為悅已,不爭名、不求利,不為考級和比賽焦慮,也不為排名前后而不悅。偶為表演不求佯狂之動作,嘩眾取寵;也不強求服裝之新穎,以戲劇效果悅人。所彈琴曲不必貪多,但要彈好。三首五首、十首八首足矣。精雕細刻,反復揣摩,認真體會古曲之深意。不可隨意改編,不能以好彈好聽為宗旨。 有人反對“琴者禁也”的說法,認為禁錮了人的思想。我卻覺得這還是必要的。彈琴人修身養(yǎng)性,即應格除損人利己輕狂虛假之風。琴者禁也,禁的是不道德的思想言行,這正是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內容。琴者,心也。必指正人之心,而非小人之心。是在修身養(yǎng)性基礎上的心,而非自然之心。
四、持恒
恒心即持之以衡的精神。古琴的特點是每一條弦上都有許多音階,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弦上彈出來構成不同的音色。因此記曲子就有一定難度。同時,一些指法也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彈出效果。因此須要下功夫,須要持之以衡的堅持。一般來說,堅持半年,即可入門;堅持一年,初見成效;堅持終生,方得古琴之玄妙。
五、和諧
心與琴和,弦與指和,音與律和。琴和才出妙音,音和才能動人心魄。以和為貴,對親人,對朋友,對鄰居,對同事,對一切無惡意的人都要以善待之,求得和諧相處。對外和還要對內和,不刁難自己,不苛求自己,不放縱自己,必求心態(tài)平和。心和則琴和,琴和促心和。
總結:
在學習古琴,彈奏古琴的過程中既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 又能達到養(yǎng)生健體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歡迎更多的朋 友加入到古琴愛好者的行列,讓中國這個最具傳統(tǒng)文化特 點的樂器為人民服務,同時也讓這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 永遠傳承下去。
真正愛好古琴的人,不愿意把古琴視為僅僅是一種樂器,是一種可以隨意放置的物件。他們認為古琴是道,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哲理的而必須加以崇拜的有靈性的樂器。古琴是良師益友,是自己終生的親人和朋友。古人在彈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盥手,這并非是一種迷信,而是表示對古琴的恭敬。面對古琴就像面對我們的先人,用自己的心靈和我們的先人對話,感受古代先人的心靈和豐彩,從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因此,彈琴時不能搖頭晃腦,左顧右盼,要正襟危坐,要專心致志,要時刻表現出一種謙遜和恭敬。古人的琴學理論中就有“十不彈”的說法。這里面有一些有著較強的時代性,已不適合現代人的需要,但體現出的對古琴的崇拜和恭敬卻是作為修身養(yǎng)性和養(yǎng)生所需要的。為什么現在還有不少保留完好的唐代、宋代、明代的古琴,卻鮮有其他的樂器呢?這首先就是由于愛琴人把古琴視為珍寶。我們今天的琴人仍然要建立敬琴的觀念。不敬不信,怎么能達到修身與養(yǎng)生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