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敝驹?a href='http://fun3388.com/news/show-1014.html' title='"高山流水千古情"古琴音樂會(huì)將在濰坊上演' target='_blank'>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辈浪?,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子之聽!夫汝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子期死,伯牙擗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知音也。
子期夜聞?chuàng)繇嗾撸暽醣?,旦召問之:“何哉?子之擊磬若此之悲也??/p>
對(duì)曰:“臣之父殺人而不得,死,臣之母得而為公家隸,臣得而為公家擊磬。臣不見母三年于此矣。昨日偶睹之,意欲贖之,無財(cái),又身為公家之有也,是以悲也?!?/p>
子期曰:“悲在心,非手也,非木非石也。悲于人而木石應(yīng)之,以至誠故也?!?/p>
蓋子期于音皆然,非獨(dú)琴也。夫志有所存,則見于音,君子知其音,以逆其志,則得焉。或識(shí)于斯須之間,或知于千載之下,合若符節(jié)。
周衰樂散,世罕知者。以伯牙之藝而獨(dú)一子期能知其志。子期死,是以發(fā)憤而絕弦也,后人知其曲者鮮矣,又況察其音亦鮮矣,又況探其志者乎?
【譯文】
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時(shí),心里想著泰山,鐘子期說:“彈得好??!琴曲巍峨莊嚴(yán)儼如泰山!”伯牙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浩浩蕩蕩,像江河流水!”伯牙想到什么,鐘子期一定能領(lǐng)會(huì)到。
伯牙正在泰山北面游覽,突然下起暴雨,滯留在巖石下,于是拿起琴彈了起來。先彈《霖雨之操》,又彈《崩山之音》,每彈一曲,鐘子期都能領(lǐng)會(huì)它的旨趣。
于是伯牙放下琴嘆道:“你聽琴的本領(lǐng)真是太高了,你從琴聲中聽出的心意正是我心所向,我怎能隱藏自己的心意呢?”
鐘子期去世后,伯牙摔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rèn)為世上再無知音。
鐘子期在夜里聽見有人擊磬,樂音很悲傷,天明之后把那人叫來問他:“為什么你擊磬的時(shí)候那么悲傷呢?”
那人回答說:“我的父親殺人不成,自己卻送命,我的母親受牽連成了官府的奴隸,我也因此成了為官府擊磬的樂人。我已經(jīng)三年不曾見過我的母親了。昨天偶然見到她,想為她贖身,卻沒有錢財(cái),自身又為官府所有,因此悲傷?!?/p>
鐘子期說:“悲傷在于內(nèi)心,而非你手上所彈之曲,也非木石所作之琴啊。人悲傷而木石之琴能夠感應(yīng),這是你至誠的緣故啊?!?/p>
大概鐘子期對(duì)于音律一向如此,并非只是古琴。因?yàn)樾闹杏兄?,則從聲音中表現(xiàn)出來,君子通過音樂可以揣測(cè)他的志向,因此就做到了?;蛘吡巳挥谄讨g,或者明白于千載之后,其貼合無間就像符節(jié)一樣。
周代衰微,音樂散失,世上少有知音者。以伯牙那樣的技藝只有鐘子期能夠知道他的志向。
子期去世后,伯牙心中憤懣而摔琴棄弦,能夠知道他琴曲的后人很少了,能聽懂他琴音的人就更少了,更何況能揣知他心志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