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案呱搅魉北扔髦夯蛑?,也比喻樂曲高妙。此曲為古琴曲,唐代分為《高山》、《流水》二曲。高山流水古箏譜如何彈奏?以下是為專門您整理的:圍屋人家主題曲圍屋一家親吉他譜。希望您會喜歡。
高山流水古箏在線試聽高山流水古箏譜
高山流水賞析
《高山流水》在唐朝以前本為一曲,在唐朝期間分為《高山》、《流水》二曲,皆不分段。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shù)的發(fā)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高山流水》的樂譜最早見于明朝朱權(quán)《神奇秘譜》,
歸入《太古神品》中,其解題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古琴曲高山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shù)。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薄陡呱健范绦?,《流水》長些,都不分段,所輯很可能是唐代的曲譜,指法也確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跡。[9] 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古琴曲高山流水,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jù)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后琴家多據(jù)此譜演奏。近代琴家侯作吾將《天聞閣琴譜》中的《高山》、《流水》二曲揉合成一曲而聞名古琴界。
高山流水相關(guān)人物
全名:俞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
經(jīng)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琴操》等書中均為“伯牙”。東漢高誘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現(xiàn)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個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時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時擅長相馬的伯樂等。
伯牙是當(dāng)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盾髯印駥W(xué)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琴操》記載:伯牙學(xué)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歷代文獻(xiàn)關(guān)于伯牙的記載頗多古琴曲高山流水,最早見于戰(zhàn)國鄭國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湯問》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荀子《勸學(xué)篇》中亦稱“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可見他彈琴技術(shù)之高超。
在《列子》和《呂氏春秋》中,記載有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后世所傳誦?!肚俨佟?、《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xué)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xué)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jìn)。成連說自己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刹赖搅藮|海,并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創(chuàng)作了《水仙操》。
鐘子期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dān)、拿板斧的樵夫。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fù)。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huán)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鐘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高山流水古箏教學(xué)視頻